安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杜芬
文化产业是一支新兴行业,人们称之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近年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产业工作。我市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明显成绩。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阳开泰”的发展战略,文化单位的产业意识明显增强,涌现出一批面向市场、创新发展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各个文化产业门类蓬勃发展,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对促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和规范文化市场,对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开辟税源、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1、文化旅游业:2008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5000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5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180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42.6亿元人民币。
2、图书发行业:全市现有图书经营单位616家,从业人员1700余人。年销售额在1.5亿元左右。
3、印刷及文化用品生产业:全市共有印刷企业455家,项目总投资24亿元人民币。其中河南凯瑞数码公司实际投资已达9亿元人民币,实现销售收入36354万元,出口创汇4761万美元。已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可录类光盘生产企业,安阳市作为光盘研发生产基地已初具雏型。
4、文化娱乐业:全市共有歌舞娱乐场所92家,网吧366家,音像制品出租及零售户199家,电子游戏厅、台球厅、保龄球馆、KTV量贩等35家。2008年,年营业收入3650万元。上交税收260余万元。
5、广播电视业:2008年,全市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年增加值达到4854.6万元。无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0万户。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9万户,入户率为37%。
6、殷商文化艺术等民间工艺品:目前,全市青铜器工艺制作企业有4家,系列产品在50余种以上。以甲骨文为主要内容的水晶甲骨片、甲骨文象棋、麻将、扑克、字画等系列文化产品开发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正在逐渐成为安阳市文化旅游市场的热销品。同时,内黄麦秆画、滑县安绣、木版年画等民间工艺品也初步形成了生产规模。
7、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各种名吃城、小吃街等已遍布全市各个商业街区,特色鲜明,生意兴隆。
(二)文化产业工作机制正在初步确立
1、工作机构逐渐健全。市委宣传部成立了文化强市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负责全市文化产业工作的协调统筹。市文广新局在这次机构改革中,也成立了文化产业科,各县(市、区)也都相应成立了文化产业工作机构,为下一步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2、配套制度逐步健全。2009年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机制的意见》,明确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目标考核测评体系的重要内容;建立文化产业工作责任制,出台文化产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考核成绩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设立市、县两级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奖;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等等。市文化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也出台了《安阳市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等规定,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迅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措施。
3、制定了《安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规划中对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认真分析,确定了我市这十年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布局与阶段以及发展战略与保障措施。同时,我市十年规划中按照准确定位、合理布局、梯度配置、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规划原则, 结合各县(市、区)文化资源比较优势,规划了文化产业要建成由“八大行业”和“十个文化产业集聚区”、“四个一批”组成的特色鲜明体系。“八大行业”即:文化旅游业,现代传媒业,印刷、图书发行业,文化用品生产业,艺术品加工业,演艺娱乐业,技艺培训、文化创意业,节庆会展业等。“十个文化产业集聚区”即:殷商•洹河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博物馆•会展文化产业集聚区,安阳古城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红旗渠•大峡谷旅游产业集聚区,马氏庄园•灵泉寺旅游产业集聚区,羑里城•岳飞庙文化产业集聚区,小南海•蜡梅园休闲度假产业集聚区,颛顼帝喾陵•三杨庄文化产业集聚区,大运河•滑县文化产业聚集区等。“四个一批”即: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同行业中具有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亿元级的大型文化企业;一批具有较强市场适应能力、经营灵活的中小型文化企业;一批具有安阳特色,集旅游、观光、娱乐、休闲、饮食于一体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一批管理规范、辐射能力强的专业文化市场等。
(三)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1、积极稳妥推进6家影剧院转企改制,增强企业活力。2009年底,我市6家影剧院顺利地完成了转企改制工作,分别成立了不同的文化产业发展公司。6家影剧院转企改革挂牌之后,我局积极申请市财政拨付转企改制成本560万元,彻底卸掉了这些转企改制单位的包袱。
2、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在文化系统各单位全面完成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为绩效工资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3、积极推进我市院团体制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我局向市编委递交了成立安阳艺术剧院、安阳青年歌舞团、安阳崔派艺术研究室、安阳四股弦剧团的请示。市豫剧团接受省级捐款200万元,添置了新的交通工具,为剧团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条件。2009年,我市成立了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载体。
二、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虽然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市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具体表现为文化产业发展很不充分,观念滞后,体制改革、机制转变缓慢,资源整合不够,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一)群众消费观念陈旧,文化产品消费意识不足
主要表现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混淆不清。文化产业是经营性的,需要消费者购买;文化事业则是公益性的,通常由政府投资,无偿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消费的。我市居民文化消费观念陈旧,主要表现为不习惯于花钱消费文化产品、对中高档文化产品缺乏关注、缺乏对高品位精神文化产品的追求等,这对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市场很不利,需要着力加以引导。
(二)文化企业规模产值小,没有形成特色产业规模
我市文化产业门类相对比较齐全,但多数属于中小企业,在产业规模、产品种类、品牌塑造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没有形成一批骨干龙头文化企业。2008年,文化产业年增加值只有15.82亿元,与郑州市的128.56亿元,南阳市的94.7亿元,许昌市的70.66亿元相差了近5倍以上,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只有1.52%。形成以上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安阳市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特色产业,如南阳市的玉雕产业,许昌市的假发产业等。
(三)文化产业经营方式单一,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
安阳市多数文化资源开发投入较大,但经营方式比较僵化、单一,投入产出比例较低。如殷墟,申遗成功后门票收入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经营方式十分单一,还基本停留在建成初期的静态展示上,没有有效的挖掘和开发旅游衍生品、工业衍生品,特色文化产业的市场价值和巨大潜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特色产品的推广、研发、推广一体化没有真正形成,价值链整合不够,特色文化产品关联度低。
(四)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低,创新力竞争力不强
安阳市文化产业还是以传统文化资源、传统工艺技术为主,与现代科技结合不够,市场拓展能力、竞争能力不强,在资源价值的挖掘、产业链接以及对外交流传播上还有相当的潜力。如:内黄麦秆画、农民画、滑县安绣、青铜器仿制等工艺品企业。
(五)招商引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资源丰富,宣传推荐乏力;文化企业众多,品牌影响力较弱;全市没有大型会展经济缺乏平台支撑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市文化项目与文化产业投资者以及社会各界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严重制约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加快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形势,我市要站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发展文化产业的自觉性。既要清醒地认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其问题,又要充分看到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有利条件;既要善于学习经济领域改革的成功经验,又要积极吸收借鉴先进地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有益成果,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争取短时间内,使我市文化产业面貌有较大的变化。
(一)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益文化事业的劳动人事、分配、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加文化事业单位竞争活力。
(二)更新观念,培育文化产品消费市场。在思想认识上,消除对文化单一属性的认识,强化文化产业的“主业”观念,树立起文化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宣传教育功能,而且更具有产业属性和消费娱乐功能的新观念;在投入上,破除文化建设就是花钱,只投入不产出或投入产出比低、投资收益周期长的旧观念,树立文化产业就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就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新观念。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鉴赏能力和文化消费需求,培育文化产品消费市场。
(三)继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力求政策的完备性、配套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支撑。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作用,放宽市场准入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文化产业;完善我市财税政策,真正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为推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宽松的经济环境;政府要实施文化产业不平衡战略,选择有一定产业前景的文化企业,支付改革成本,促其成为真正的文化市场主体;政府建立健全文化创新战略,创造公平、公正的创新环境,实施激励文化创新机制,设立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投入专项资金扶持文化创新;鼓励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培植开发与高新技术密切结合的项目,提高文化产业生产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制定文化产业人才战略,积极培养产业人才。
(四)整合特色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产业链,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增强整体竞争力。特色文化资源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依托。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极具有代表性。我市可按照文化、旅游、经济三结合的新思路,借鉴外地市成功经验,多种文化产品研究与开发相结合,有效研挖掘和开发旅游衍生品、工业衍生品,特色文化产业的市场价值和巨大潜力得到有效的发挥,促进各特色文化产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走集聚化、集团化道路,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实施精品工程,以精品带动整体发展。在这方面,我市可以借鉴甘肃省庆阳市连续举办“中国庆阳香包节”的成功经验,利用每年一度的“殷商文化旅游节”推动文化资源整合,使旅游、会展、节庆、信息、交通、服务等相关产业得到更快发展,形成产业链。
(五)以产业规划、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在现有的《安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年规划》(2010-2020)的基础上,十大文化产业聚焦区建设要以城市建设为支撑。所谓城市建设支撑,就是以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和旅游景观设施为核心规划城市建设布局;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以做大做强文化基础设施核心项目建设拉动相关产业集聚。政府全力围绕发展文化产业配置土地资源,在城市建设、开发、经营、管理等相关环节上,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资产商品化,土地资本化,操作公司化,进而带动周边更广阔空间土地增值,获取土地级差收入。反过来,再用土地升值收入组建投资基金,更大规模地投资文化产业基础与景观设施建设上来,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城市经营与文化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突出的是经营,而不是开发;重视的是永续发展,而不是一次性利用。这种发展带来的结果是,城市建设不仅适应了经济社会集群发展的要求,而且解决了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配套和资金问题,既实现了城市建设提质扩容,又培育了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创业平台,还减轻了政府投入负担。
(六)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项目库、安阳文化产业网,通过媒体宣传、推介会等形式,积极开展对外招商活动,大力引进外地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经营理念,参与我市文化资源开发,积极引进符合我市实际的国内外先进文化项目,丰富我市文化市场。同时,鼓励国有、民营文化企业同国内外企业合作、合资兴办文化产业项目,开拓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积极发展外向型文化企业,以文化产品“走出去”带动文化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提高我市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七日
微信扫一扫